欢迎访问西咸新区水务集团官方网站! 微信

您所在的位置:  网站首页 > 新闻中心  > 行业动态

统筹协调 创新思维 全力推进榆林无定河流域综合治理

    榆林无定河,发源于干旱少雨的白于山区,是陕北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的生命线,被喻为榆林人民的母亲河。无定河干流全长491.2公里,其中榆林市内河长442.8公里,流域面积20302平方公里,涵盖全市46.6%的土地面积,涉及10个县(区),养育了榆林59%的人口,集聚了全市42%的生产总值和80%的粮食产量,流域内煤、油、气、盐等矿产资源丰富,风能、太阳能富集,是国家级能源基地的核心区。这里还是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结合带,长城文化、龙山文化的交融地,黄河文化、黄土文化的发源地。无定河流域的发展,在全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然而,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、能源化工建设的高速推进,无定河水资源短缺、水生态恶化、水环境污染等问题越发突出,水安全受到威胁;岸线管理不规范、流域内产业结构不平衡等诸多问题日益凸显,严重影响河流健康、民生福祉和榆林经济社会发展。


  统筹协调,推进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

  遏制无定河流域生态与环境恶化趋势, 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,应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主线, 建立节水自律、内涵集约的发展模式, 这是解决全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、最有效的战略举措。无定河流域是全市主要粮食产区和产业聚集区,应以农业和工业节水为重点,农业节水应完成主要灌区节水改造,建立“适水型”农业种植结构,提高灌溉用水管理水平;工业节水应完成工业用水工艺改进,调整工业结构及布局,严格控制工业用水定额,探索节约型、环保型可持续发展道路。通过试点先行、逐步推进的方式,创建一大批节水型县区、企业、灌区和乡村,初步形成水权确权、交易等节水管理体制、运行机制和监督保障体系,全面建成流域节水型社会。


  科学布局,构建无定河流域经济带

  围绕榆林市“一轴一带一核三区多点”的产业发展格局,沿长城沿线重点发展煤炭、煤化工、油气、煤电、有色、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;沿无定河川道生态工业发展带,重点发展生态型特色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;中心城区区域,打造以现代服务业为主、产业辐射面广、带动力强的现代产业核心区;榆阳、横山煤炭资源富集区,重点发展能源化工主导产业和现代农业、现代服务业;流域内的定边、靖边,重点发展油、气及化工等产业,培育新能源、现代农业、物流、文化旅游等产业;米脂、绥德、子洲、清涧等县重点发展文化旅游、特色农业、农副产品加工、生物医药等产业,通过无定河全线整治,引领带动全河产业差异化和创新协调快速发展,促进无定河流域经济带建设。


  加强保护,打造无定河生态廊道

  以无定河流域综合治理为契机,把流域生态建设、环境保护和水文化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,坚持以保护为主,保护与修复并举,以无定河干流及主要支流为主线,加大利用非常规水源力度,实施生态水量调度及建设生态补水工程,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;河源区主要以增强水源涵养功能和修复天然湿地为主,中下游地区以现有重要湿地保护为重点,在支流河口、城市河段、干流沿岸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口、水源保护区等条件适宜处建设人工湿地,干支流两岸建设生态护岸及生态防护林带,实现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互补的总体格局,助力无定河生态廊道建设。


  创新思维,加强无定河水文化建设

  将无定河流域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态理念结合起来,认同水的生命价值。制定无定河流域水文化保护建设方案,通过方案的实施,使河流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得到保护,拉近民众对无定河的历史记忆和关爱,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水观和河流伦理观,增强全社会的水危机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;从“大水利”的理念出发,把水文化的理念融入流域综合治理当中,与水环境的生态建设结合起来,创造更多的亲水空间,建设河流博物馆,编辑出版书籍画册,宣传无定河的历史和变迁,让更多的人走进无定河、了解无定河、认识无定河、感受无定河的独特魅力,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无定河、善待无定河、保护无定河的良好风尚,实现无定河流域综合治理的自律式发展,构建通过水文化建设治理河流的新思维和途径。